71载金棕榈奖,中国电影的“名场”与“利场”
2018年5月19日,第71届戛纳电影节华彩落幕。与柏林电影节强烈的政治性、社会性及威尼斯电影节的先锋实验性不同,戛纳电影节以其对电影艺术性的高度追求,被许多电影人认为是艺术电影的最高殿堂。历经71余年的深耕细作,戛纳电影节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结束后,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两大电影生态同时迸发,引得我们频频回首。
一、“名场”:
自《霸王别姬》开始的电影梦
尽管有李翰祥、胡金铨、张艺谋等导演珠玉在前,但71年戛纳影史上,《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最高峰。1993年5月,陈凯歌带着《霸王别姬》,第三次出征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从早期作品中突出的人文主题,到《霸王别姬》中大气磅礴的史诗气质,陈凯歌以超越时代的意识进行文化审视与自我解读。片中的“太监”“优伶”“革命”等东方元素足够吸引来自西方的眼球,片中的大小角色,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蒋雯丽等著名演员也各自奉献出了演绎生涯中令人难忘的表演时刻,用一个时代的光阴记取一代人生的悲欢离合。《霸王别姬》气势恢宏,向金棕榈发起了华语片最有力度的一次冲击。
在戛纳电影节的官方放映后,《霸王别姬》受到来自各国媒体的追捧,与当年佳作、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难分伯仲。最终,评委会主席路易·马勒率领的评审团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诞下本届金棕榈双黄蛋。
在此之后,《霸王别姬》的原班人马陆续开始在戛纳上斩获奖项:《霸王别姬》中的“袁四爷”葛优凭借其在《活着》中的出色表现,成为第一位戛纳华人影帝;梁朝伟凭借《春光乍泄》为中国再夺戛纳影帝,张国荣的荧幕情侣张曼玉和《霸王别姬》中的情敌巩俐则相继获得戛纳影后和戛纳特别大奖。再之后,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杨德昌、侯孝贤、贾樟柯等两岸三地的电影艺术家,活跃于坎城影展,夺得各项艺术奖项的事迹。
可以说,《霸王别姬》为中国影史开启了一个辉煌的序篇。对于戛纳,我们称它为艺术电影的“名场”丝毫不为过,自《霸王别姬》起,它便成为了中国电影人梦开始的地方。
二、“利场”:目光所及之外的市场开拓
尽管自2010年以来戛纳红毯上的众生相已成为男女老少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戛纳绝不仅仅是一个影展,“每年电影节期间,戛纳这座城市将变为全球电影商业中心”,这是戛纳对自身在电影产业市场之中的定位。
在电影宫的地下一层,戛纳电影节有着欧洲电影交易量最大的市场,以满足关于电影的人才、资金和投资需求。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400位专业人士、3900位制片人、3300位电影制片方和发行商和1000位电影节项目负责人在各自的展台前奔走,在为期十几天的电影节期间,整个电影市场的交易额往往能达到十亿美元甚至更多。除展位外,戛纳还提供有33个数字放映厅,包括出版物、广告牌、网上推广机会等在内的推广服务,以及高度定制化的宣传套餐,为参展厂商进行服务。
受到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以及整个电影产业大环境的改变,全球电影市场一直呈现不温不火甚至下滑的趋势。同时,受好莱坞大制作电影的冲击,留给全球其他种类电影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对中小制作电影与艺术片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与之相反,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则愈发强劲。从2010年开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发展速度惊人,票房连续5年保持在40%以上的增速。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度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电影票房达202.18亿元,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这也是多年来全球电影市场冠军第一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区摘得。
戛纳赛场之外的各个环节中,中国电影市场都在展现着强大的市场活力与影响力。嗅觉机敏的戛纳早早地预见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张趋势,十多年前便开始在业务上有所布局,戛纳电影节携手香榭丽舍国际主办的《中国之夜》活动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主席热罗姆·巴雅先生在今年的《中国之夜》上发表致辞,他表达了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人的赞许。同时,在本届戛纳电影节期间,电影节国际村专门设立了开放10天的戛纳中国馆作为中外影人交流的平台,为有意了解中国电影产业及市场的专业人士、团体、商业合作伙伴等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中国电影人提升国际视野搭建平台。
然而,换一个视角再观察戛纳这个电影“利场”,残酷的商业真相能够使我们清醒。去年有《中邪》《提着心吊着胆》等华语电影在戛纳举办了展映,但今年前往戛纳展映的华语影片似乎缩水明显。最被国内影迷熟知的,也只有李芳芳导演、章子怡主演的《无问西东》。而在海外版权交易上,没有《捉妖记2》天价卖版权的“成功案例”;也没有博纳8000万投拍《中途岛》的“豪华交易”;更没有微影时代一口气购入9部影片的“争议引入”。今年,华语电影在戛纳的创投市场表现较为惨淡。
与往年一样,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依旧是代表中国电影在戛纳进行版权交易的主力。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推出了《云上日出》《旧人》《寻找雪山》,动画片《生死斗牛场》《嘻哈英熊》等80余部影片,并准备了英文影片介绍册。其中,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也在寻求海外版权的合作,但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成交流出。此外,华人影业本次主要推荐电影《战狼2》《动物世界》,动画片《大闹西游》等近20部影片。仅两家公司,就有超100部影片进行推广,但实际交易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新生代电影力量的崛起,能够实现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话语权的重塑吗?至少现在来看,凭借渴望在戛纳红毯上“一夜成名”的明星们完成这一目标并不现实。甚至我们都不能够确定,我们的电影语境中,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伊丽莎白·于佩尔这样的电影艺术家?
三、凝视金棕榈:语境差异中审视不足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尽管电影是浓缩了民族或区域的意识形态在其中的文化产品,语境的差异难免左右评审与大众的品味。但不同的文化并非洪水猛兽,衡量优秀电影的标准也不应成为表达的桎梏。我们凝视金棕榈,可以仅仅因为摘得金棕榈的作品足够出色。毋需置疑的是,我国电影艺术虽然涌现出高质量的新兴力量,但就整体水平而言,仍与美国、欧洲、日韩等地区的文化强国存在一定差异。
2017年是戛纳电影节历史上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年”。以贾樟柯、毕赣、章明为代表的导演新作扎堆入围不同单元,红毯上,范冰冰、李宇春、廖凡、赵涛、马思纯、苗苗、王丽坤、任重等中国明星陆续亮相。张震也作为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成员之一,完成了21部主竞赛入围电影的评审工作。中国元素和中国身影在戛纳中四处可见。
本次戛纳电影节,贾樟柯凭借华语片《江湖儿女》再战主竞赛单元,毕赣导演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王兵的《死灵魂》入围特别展映单元。大大小小的影片加起来,有7部影片入围。但最终,贾樟柯和毕赣均无缘大奖,仅有魏书钧(值得一提的是,魏书钧是中国传媒大学校友)执导的中国短片《延边少年》获得短片单元特别提及奖。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由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摘得。
《霸王别姬》《活着》等电影已经证明,中国电影能够在世界上得到叫好。此次是枝裕和能够从李沧东、贾樟柯、戈达尔等一众强手手中摘得桂冠,并无阴谋论一说,而是真正地实至名归。评审团主席凯特·布兰切特给出的理由是:“金棕榈就应该是表演、执导、摄影画面全方位精彩。虽然这个选择给出的不容易,但是大家还是被导演的执导和表演吸引。”拍摄了《银翼杀手》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称赞《小偷家族》同时兼备了优雅和深刻,赢得所有评委喜欢。
说到底,影评人和评委的评审制度及标准的不一,不确定性的评选机制,固然会使得戛纳承受更多的争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令结果更加难以预测,更有趣。游戏玩家可能了解,卡牌类游戏高端玩家和业余玩家的可能性在于,高端玩家能够凭借对卡牌组合的构建和出牌顺序的运营,降低抽牌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电影,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我们认为,未来我们一定会诞生更加优秀的影人,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餮评审挑剔的口味。
正如媒体所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近年来最佳的一次集体表现撞上了戛纳少有的大年,这是命。但能够在本届戛纳和强手过招,然后有尊严地从容落败的中国电影,还是有看头。中国电影的好命,迟早会来。”
四、戛纳中的中国力量全纪录
戛纳电影节华人入围全记录
1960年:台湾导演李翰祥执导的《倩女幽魂》代表中国入围主竞赛单元,该作为首部角逐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
1962年:台湾导演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高等技术奖(戛纳影展室内彩色电影摄製技术特别奖),台湾电影首次于戛纳影展获奖。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第17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1年:中国香港导演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高等技术奖,该作出品地为香港,是为香港电影首次于戛纳影展获奖。
1982年:中国大陆导演岑范执导的《阿Q正传》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代表中国内地电影第一次参赛戛纳电影节,他和主演严顺开都亲临盛会。
1990年: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中国大陆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得电影节最高殊荣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也是迄今唯一一部获此奖的华语片;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得评审团奖。
1994年: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评审团大奖及会外赛国际影评人週单元天主教人道主义精神奖,葛优获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夺得高等技术奖。
1996年:台湾电影《春花梦露》获会外赛国际影评人週单元天主教人道主义精神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春光乍洩》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台湾电影《美丽在唱歌》获会外赛金棕榈奖。
1998年:马来西亚导演蔡明亮执导的《洞》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1999年:中国大陆导演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获高等技术奖。
2000年: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一一》夺得最佳导演奖;中国大陆导演姜文执导的《鬼子来了》夺得评审团大奖;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花样年华》,由梁朝伟夺得最佳男演员奖,美术总监张叔平、摄影指导杜可风和李屏宾则荣获艺术成就奖。
2001年:台湾录音师杜笃之以《千喜曼波》及《你那边几点》获最佳技术奖。
2004年:张曼玉和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的法国电影《清洁》,为她夺得最佳女演员奖。
2005年:王小帅执导电影《青红》夺得评委会奖;台湾地区短片《呼吸》获国际影评人週柯达发现奖最佳短片奖及TV5青年评论奖。
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江城夏日》获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奖。
2008年:汤唯演员,《色戒》获得最佳新人女演员肖邦奖。
2009年:娄烨导演,梅峰担任编剧的《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剧本奖。
2013年: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天注定》获得第66届戛纳影展最佳剧本奖;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执导的《爸妈不在家》获得第66届戛纳影展金摄影机奖。
2015年: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台湾歌手林强以《刺客聂隐娘》电影配乐获得戛纳影展电影原声带奖。
2018年:中国青年导演魏书钧的《延边少年》获得短片单元评委会特别提及奖。
戛纳电影节华人评审全记录
1997年:中国大陆女演员巩俐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1998年:中国大陆导演陈凯歌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01年:台湾导演杨德昌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03年:中国大陆导演姜文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04年:香港导演徐克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05年:香港导演吴宇森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导演杨德昌担任短片单元的评委会主席。
2006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担任影展的评审团主席,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该年评审成员亦包括中国女演员章子怡。
2008年:台湾导演侯孝贤获邀任电影基金奖与短片竞赛奖评审团主席。
2009年:台湾女演员舒泣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章子怡二度担任电影基金奖与短片竞赛奖评委。
2011年:香港导演杜琪峰和制片人施南生获邀成为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13年:台湾导演李安获邀担任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中国女演员章子怡担任“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审。
2014年:中国大陆导演贾樟柯获邀担任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17年:中国大陆女演员范冰冰获邀担任该届竞赛片项目评审。
2018年:台湾男演员张震获邀成为该届金棕榈主竞赛单元的评审。
参考文章:
淘漉音乐,《71年戛纳影史:属于中国的高光时刻》
一起拍电影,《戛纳背后的中国江湖》
人民日报,《我国成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肥罗大电影,《是枝裕和拿下了金棕榈,但为什么说贾科长们在戛纳为中国电影争了口气?》
END
美 编 | 杨斐然
推荐阅读
世界戏剧日 | 有了电视、电影、直播、短视频,为什么还需要戏剧